Search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一見古美術生活 / 茶道具/茶葉  /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

竹子的工藝與加工製作是一項複雜的過程。
堅韌的竹子必須長到一定的年限,才有其厚度與氣度加以採伐。
劈下剛毅不阿的竹筒,經過水洗、火烘、乾燥、晾曬,再慢慢地一步一步刮去竹青。
從尾端往頭端,對半再對半地劈剖竹筒,剖成竹片再片片剝分成絲。
再用雙刀固定於一處,仔細調整每條竹片的寬度,
讓它們可以寬度大小一致後,再修削出些微的倒角,讓竹片較光滑順手易於編織。
工藝師不厭其煩地依著繁複的工序製作,每個環節都凝聚了智慧和經驗,
同步在修心、調息、養氣,將似鋼堅毅般的竹子,化為繞指柔。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竹編茶櫃
竹片縱橫交錯,一上一下,穿入拉出,層層交織成縝密的紋路,錯落有緻。
在工藝師的巧手編織下,做出傳世的竹編逸品。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宋.徐庭筠〈詠竹〉

這個日本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的竹編茶櫃,是由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製作。
他出生在1925年(大正時期),就如同竹子未出土已有節般,
他歷經數十年的虛心求教,磨練出深厚功底,成名於昭和時期。
從江南市到名古屋甚至是東京,都遍布他作品的足跡。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竹編茶櫃
他的作品被日本傳統工藝會東海展入選數十度,也二度入選日本傳統工藝會東京木竹展,
各大美術展更是座上嘉賓,時常入選受賞。
也因為他對竹工藝的極致追求,不僅是江南市無形文化財(工藝技術)竹工藝指定者,
也被文部大臣表彰「地域文化功勞」。
瀨邊功山對竹編藝術文化的振興相當重要。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在工藝師的腦海中必須先構思所要呈現的圖案效果,才能一步一步地將層次堆疊出來。
此器溫潤的觸感,器形細膩橫豎縱交織,
整體竹編的工法多變,就像阡陌縱橫般,展現每人不同的人生道路,集結在一處。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上蓋與底部編織技法相同,
採用最為縝密與講究的雙層「網代」(あじろ)編法,
不僅提高茶櫃的耐用性,也讓天地和合,首尾相呼應。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雙層「網代」(あじろ)編法

竹器底部加強工藝技法,亦使茶櫃更加堅固,
器底有驗明正身的刻款「功山」,
是作者對於自己的肯定,一方面也用於辨別真偽。
輕巧耐用的竹編逸品,是集結竹的本質、氣節的編織藝術。
箇中奧妙學問,玩味十足,令人讚嘆。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唐宋八大家的蘇東坡曾言: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竹子被視為高潔挺拔與堅毅忍耐的精神象徵,淵遠流長的竹編藝術將生活的記憶融合竹的生命與風雅內涵。
此竹編茶櫃裝載了時光的瑣碎與生活的美好,
使用它來收納茶道具,將其統歸於一,以其素有貞心雅操而自能守護茶具們。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一見嚴選獨有一件的古美逸品,
在漫長的時光裡,竹編茶櫃永遠留存著一份質樸真切的溫暖。

日本昭和年間‧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作‧江南市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

加入好友

店內櫃位「一見」是引領東方美學願景的品牌,以全方位設計人的角度,分享值得珍藏的文人服飾、穿戴藝術設計、手工藝品、文玩古物,全部以純手工打造,且獨有一件(一見),發揚底蘊深厚的唐宋文化,以美的驚嘆號點綴日常生活。

竹工藝大師瀨邊功山所造的「無形文化財網代重編竹茶櫃」目前位在台北萬豪酒店中城廣場1樓(樂群二路199號1樓)。櫃位上還有許多雅緻且都只有一件古美逸品。期待您的蒞臨。